
特朗普擬全民派錢?每人獲2000美元關稅紅利 財長暗示或藉減稅發放
美國物價受關稅政策影響持續上漲,總統特朗普(Donald Trump)昨日(9日)再度提出,擬向美國公民發放每人不少於2000美元(約港幣15600元,下同)的「關稅紅利」,但高收入人士將不獲受惠。財政部長貝森特(Scott Bessent)其後補充,指該構思仍屬初步階段,還需與總統進一步討論,且目前未有正式提案,也沒有送進參議院審議。他強調若落實措施,將透過減稅機制發放款(例如免除小費及加班收入稅項等),以紓緩民眾經濟壓力。
不過現時美國最高法院正審理特朗普總統的對等關稅政策是否越權,若特朗普政府敗訴,對等關稅要退還有關國家的話,派錢大計恐成空。
「關稅紅利」情況與意圖
特朗普總統日前透過社交媒體高調宣稱,美國經濟受惠於其關稅政策,正「每年收入數萬億美元」,表示美國現在是世界上「最富有、最受尊敬的國家,通貨膨脹率近乎為零,股市、401(k)退休金賬戶均創新高。」同時,他還宣布,向高收入人群之外的每位美國人支付至少2000美元的「關稅紅利」。他強調關稅有助償還美國高達37萬億美元的國債,核心意圖是將關稅等保護主義政策的「收益」轉化為民眾可感的利益,以鞏固基層支持,並將反對聲音定性為阻礙民眾獲利的「傻瓜」。
其後,財長貝森特在美國廣播公司(ABC)「This Week」節目中被問及「派錢」一事時表示,他尚未與總統討論該構想,但指出「這2000美元的紅利可能以多種形式實現」。這可能包括現行經濟措施中的減稅,如小費免稅、加班費免稅、社會安全福利免稅,或汽車貸款利息可扣抵。
此前,特朗普曾多次提及利用關稅收入發放刺激支票,包括10月提出發放1000至2000美元支票,8月也曾建議發放600美元退稅支票。此類措施或需國會批准。然而,貝森特的最新發言淡化了退稅支票的可能性,暗示民眾更可能見到的是稅金減免。
經濟與財政可行性
根據美國財政部報告,今年前9個月,聯邦政府徵收的關稅收入約為1950億美元;而財長曾預計全年可達3000億美元以上。若要向所有非高收入公民發放每人2000美元,所需資金恐遠超目前的關稅收入規模。
若採納貝森特提出的「小費免稅」等針對性減稅,其目的在於刺激勞工階層消費與緩解生活成本,同時繞開直接撥款可能面臨的國會程序阻礙。但由於這些減稅措施屬於長期支出,其總成本可能遠超單次發放的2000美元,對財政赤字的影響更為深遠。
此外,自美國最高法院11月5日就關稅訴訟進行辯論以來,特朗普持續捍衛其關稅措施。多位大法官對關稅合法性表示質疑,意味部分關稅可能被推翻,政府或需退還超過1000億美元稅收,並衝擊其第二任期政策基礎,使整個「紅利」計劃的財源基礎瞬間瓦解。
政治戰略與貿易政策風險
在政府停擺僵局未解,以及其廢除《奧巴馬醫改》(Obamacare)的提議尚未正式定案的背景下,此承諾旨在將焦點轉向對民眾實質好處的民生議題,從而凝聚共和黨支持者,並向民主黨施壓。同時,他提議改革醫療制度,「我建議參議院的共和黨議員,將目前為維持奧巴馬醫改糟糕的醫療保健體系
而撥給那些『吸血』保險公司的數千億美元,直接發還給市民,讓他們可以自行購買更優質的醫療服務,甚至還能有結餘」,這亦是典型的「反建制派」民粹主義策略。
然而,持續且擴大的關稅政策,對全球貿易體系構成系統性風險。儘管特朗普堅稱此舉是為「重新平衡貿易」,但高關稅已引發國內中小企業成本上漲、通脹壓力,並可能招致貿易夥伴的報復性關稅。
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
免責聲明: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、招攬或邀請、誘使、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,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,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,概與本公司無涉。投資涉及風險,證券價格可升可跌。



